公孙鞅、张仪、白起、吕不韦、李斯等都建功于秦,为何不得善终?
公孙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使秦国强大,秦孝公是非常器重他了,甚至要把王位传给他,但公孙鞅没有接受,秦孝公去世后,公孙鞅的靠山没有了,秦孝文王即位,公孙鞅以前得罪过太子及旧贵族,所以最后被杀是很正常了。
张仪帮助秦国抵御诸侯各国,破坏诸侯各国的合纵,实行连横。但最后诸侯各国都明白过来了,发现被张仪耍了,首先是齐国要杀张仪,秦国怕诸侯各国再次合纵,所以就驱逐张仪,最后病死,也算是善终。
白起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,为秦国统一天下铺平的道路,但他三番两次不听秦昭王调令,挑战权威,最后不得已赐白起自尽。
吕不韦虽然对秦国的功劳很大,但他尽然派嫪毐与太后淫乱,导致秦始皇嬴政差点被嫪毐杀害,吕不伟最后被赐死,那是他自找的。
李斯确实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功劳,但秦始皇驾崩后,为了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,尽然与赵高合谋,篡改诏书,最后被赵高陷害,车裂而死,那只能算是他活该。
总的来说,公孙鞅是得罪的人太多,张仪得罪的诸侯国太多,白起杀人太多,功高盖住不把秦昭王放在眼里,吕不韦害了秦始皇嬴政差点挂了,李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。
欢迎您来关注本文作者,如对本文有不同看法,欢迎参与讨论,说出您的想法。
1,公孙鞅,(约公元前395年-公元前338年),战国时期政治家、改革家、思想家,法家代表人物,卫国(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)人,卫国国君的后裔,姬姓公孙氏,故又称卫鞅、公孙鞅。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,号为商君,故称之为商鞅。
公孙鞅生活的年代正值魏国的鼎盛时期,再加上魏国“河西学派”的影响力,当时诸国学士都想到魏国效劳。公孙鞅就在魏国丞相公叔痤事处任中庶子。魏惠王并不是一个能识人才的明君,并没有重用公孙鞅。后来公孙鞅就去十分微弱的秦国,投靠了求贤若的渴秦孝公。秦孝公对商鞅十分信任支持,他们之间君臣十分信任,是历史上少有的佳话。
商鞅变法发展了秦国的军事和农业,一方面削弱了秦国公族的势力,也就得罪了很多秦国的贵族,在秦国竖了很多的敌人。商鞅变法法讲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。而当时的太子犯了法,就惩戒了太子的两位老师,而太子本身对商鞅也不太喜欢。
俗话说,一朝天子一朝臣,上层权力更替的时候,也是下层权力更替的时候。秦孝公死后,秦惠文王继位,秦国公族之间的怨恨,以及他自己对商鞅的怨恨交织在一起,也就造成了商量的悲剧。
2,张仪。魏国人,从师鬼谷子。先后到魏国和楚国为客卿,都没有被重用。因为家境贫寒,常常被人家看不起,张仪在楚国时再在楚相的家里做门客,喝酒的时候楚国的丞相丢了一块玉璧,门客们就怀疑张仪说:“张仪贫穷,品行鄙劣,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。”于是,大家一起把张仪拘捕起来,拷打了几百下。张仪始终没有承认,只好释放了他。他的妻子又悲又恨地说:“唉!您要是不读书游说,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屈辱呢?”张仪对他的妻子说:“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?”他的妻子笑着说:“舌头还在呀。”张仪说:“这就够了。”……张仪出任秦国宰相以后,写信警告楚国宰相说:“当初我陪着你喝酒,我并没偷你的玉璧,你却鞭打我。你要好好地守护住你的国家,我反而要偷你的城池了!”张仪采用连横的战略方式,拆散了六国合纵的战略。
秦惠文王死后,秦武王继位。秦武王很不喜欢张仪。后来张仪就回到了自己的母国魏国,做了丞相一年多之后死了。
3,白起。白起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。有人统计战国期间,大概死了万两百多万人。其中因为白起而死的,就有一百多万,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战神。白起一生都很受秦昭襄王的重用,“长平之战”白起坑杀40万赵军。他建议秦昭襄王一鼓作气攻下赵国,范睢的进言让秦昭襄王放弃了攻下赵国的机会。后来秦昭襄王又让白起出兵攻赵,白起认为时机已经错过,再战也是徒劳的,就开始违抗军令。这也是犯了君王的大忌,最终被秦昭襄王赐死。
4,李斯本是楚国人,也是法家的代表。李斯本是秦国一个普通的客卿,因为一封《谏逐客令》,被秦始皇发现封为相国。不论是李斯提出的郡县制,还是“焚书坑儒”,秦始皇都给了最大的支持,是秦始皇成就了李斯的一生。而李斯在秦始皇死后,却投靠了赵高背叛了秦始皇,让秦国陷入飘摇之中并最终走向灭亡。李斯被赵高害死实属死有余辜。 纵观历史,上层领导换位的时候,都会调整自己的领导班,历史上的这些走向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有更多见解敬请指教,欢迎留言!
商鞅的开天僻地的变法推动了秦国的法治,获得了平民的支持,却得罪了秦国的贵族阶层。张仪的智慧凭三寸不烂之舌,击败了来势汹汹的六国联盟,事过境迁之后,他被遣送出境。白起号称战神,长平之战为秦王受过,奢杀四十万赵国战俘,令人发指。却对战事深刻把握,违反秦王之意欲直搗龙门,攻打赵国,却被秦皇阻止,并被秦王赐死白起。吕不韦凭借足智多谋和丰厚的经济实力,官拜极品,只因治国理念和秦王不合,独门出版巜呂氏春秋》,违背祖制,死于非命。李斯有功于秦,却在骨节眼上私心萌发,与赵高同流合污,也不得善终。这些风云人物,在重要的历史关头,或勇于自荐,或应运而生,或挺身而出,建立了不朽之功勋,推动着历史的前行。人古有一死,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,他们是泰山般的屹立于历史的有志有为的人群的行列里,也是可以欣慰了。
这几个人,跨度有点大,超过百年,死法也不太一样。商鞅是被车裂,但不是秦孝公杀的,而是他儿子。另外虽然商鞅死了,但他的执政思想方针被继承下来了,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“人亡政不息”的典范。张仪也是因为王位更迭,而被追查。而且,客观讲,张仪除过刚进入秦国时,因为忽悠楚国,断掉一条腿外,后面合纵连横的功绩也是乏善可陈。最后还是逃到魏国,最后病死。白起是最后拒不执行秦王命令(命令他继续攻打赵国),最后被赐白绫而死,这个感觉与良心什么的关心不大,放到任何朝代都不会被容忍。吕不韦是自己自杀的,官方没让他死,起因是秦始皇写给他的一封信,很有艺术,有兴趣可以在史记上看。李斯之死和秦始皇没关系,是他自己押宝秦二世和赵高,最后被赵高玩死,典型的自作孽不可活。总之,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看,秦王朝对功臣都是稳居第一,想想汉高祖怎么对韩信,张良,明太祖怎么对徐达,清朝怎么对吴三桂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雨污分流同流合污的区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雨污分流同流合污的区别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